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在上周日的火箭雪州代表大会开幕致词上,下最后通牒要求县市议员、村长等,若无法与州议员合作就辞职或革除,以免对该党和州政府造成不良影响和形象。相反,也提醒州议员要与这些基层打好关系,别因为关系不好而拒绝拨款。 听罢,这些前朝、前前朝一贯遗留下来的问题,实在也怪不得其他。我国自1965年的冷战时期,基于国安问题的严峻和以图制止混乱,中央政府便援引《紧急状态条例》暂停了地方议会选举,随后在《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》更是永久取消。自此便不再有任何地方政府选举,县市议会人员也不再透过民选,而是由州政府来任命。常此下去就形成了一种特别文化,即州执政党得以委任人事,成为奉承和分赃文化,选民无法有效监督,而施政者则可无视民意,以肥其自身利益。 我国在2008年的308反风后进入两线制时期,多州由中央反对党执政的州属,当时开始积极争取地方议会选举,但往往的理由是法令所限制,无法执政中央政府则无法行事,所以要求全国选民支持换政府,以便能还政于民。当时前民联执政的多州,牛刀小试推行过民选村长制度,借此推动地方选举制度和风气,只是并没有长期维持下去,随后又打回了原样。 而行动党在308前便开始打著“还我第三选票”运动,之后亦不断要求当时的国阵政府恢复地方议会选举,惟2018年我国首次变天后,由前民联改头换面而来的希盟各党即使上台执政,也未能如实重新恢复地方选举。一般的说法是希盟无法达致共识,而行动党国州议员也仍不懈号召和主张恢复地方选举。至于时任房屋及地方政府发展部长祖莱达原本预定在3年内推动和落实的承诺,不用说,在“喜来登政变”希盟政府倒台后也化为乌有,这项议题又再度被扫入地毯,一切人事已非,遥遥无期。 去年大选,即使希盟制定了第15届大选宣言,在选举改革倡议上不再把恢复地方选举作为目标,是否证实希盟已不在重视恢复地方选举和还政于民?然而希盟和其馀各党组成团结政府,尤其是多年前便表态反对恢复地方选举的国阵-巫统,地方选举已经沦为一可有可无之事。究竟是当权的政党换了位子就换了脑袋,还是选民由始至终盲从政党,只为投而投,脑袋却忽略了思考? 没民选弊端 当下凡被问起恢复地方选举,当然亦有不少人士持续呼吁国会恢复地方选举,抑或在州政府层次发展和贯彻以往的选举制度,惟这些意见试问那些当官换了脑袋的政客诸公哪还会放在眼里?去年内阁成立后,记者问及新官上任的房屋及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时,其一口便认定了“恢复地方政府选举不是当下重点”,此后行动党国州议员等也不再把谈了几十年的坚持当回事,甚至不再提起,难道又是希盟无法达致共识之故? 陆兆福向被委任的党人下最后通牒,当然不是旨在恢复地方选举,却不得不提醒人们,之所以会出现诸如此番争权夺利之乱象,不正是多年来持续不改和存在的弊端吗?其实谁也明白,一有地方选举,选民就多了一个能够监督和选择的管道,而投机和分猪肉的机会很可能被夺走,而州政府和议员亦得战战兢兢、时刻面对问责。对选民而言这确实不坏,但对既得利的政客而言,当然可拖则拖,拖到你忘记为止。 |